过去的一年时间,《我是遗物整理师》以豆瓣 9.1 的评分跻身“高分经典榜 TOP 20”,并让“整理师”这个略显冷门的新职业让大众所熟知。
实际上,整理收纳师这个职业,如今在国内已走过了十二个年头。
目前已知国内最早从事该职业的整理师,是中国整理收纳行业创始人卞栎淳,她以提出“留存道”理念而著称。卞栎淳在2010年以整理30,000 件衣服的机遇入行,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事衣橱的整理收纳,并很快延展到了其他生活空间,全屋、办公室、仓库、工作室等等。
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整理收纳机构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与之相关的企业数量也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几乎每个城市都出现了整理服务。而直到2021年,整理收纳师这个职业才正式被人社部承认。
市场剧增的需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野蛮生长。而野蛮生长的背后,也带来了乱象。
行业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之一。世界发达国家都将标准化作为战略工具,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并高度重视国际标准的制定。有没有统一的、权威的标准,是衡量行业成熟与否的标志。而目前整理收纳行业对于方案定制、服务流程、结果验收和计费标准都不统一,不仅给消费者的决策增大了成本,又给了无良机构的可乘之机。
“市面上很多收费模式,要么收费和工作量不挂钩,要么收费和服务质量不挂钩,对于顾客来说,会很没有安全感。我们希望收费有固定标准,费用公开透明,顾客只需要在交付时核验结果,只为服务质量买单,不被杂七杂八的账单‘坑’。”留存道创始人卞栎淳说,她多年来致力于推进延米收费标准,希望能改善行业的环境。
在卞栎淳看来,延米收费模式早已在家装等行业启用,经过了全球家装市场多年的考验。而围绕着储物柜体的尺寸收整理费用,对于市场双方而言,都是相对公平且透明的标准。
因监管的缺位,整理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背后也暴露出无序竞争等问题,这也成为制约整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某资深整理师告诉记者,同样是为客户做整理收纳,各机构整理师培训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有天壤之别,很多整理师甚至远达不到基础职业门槛。
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人们对于整理师的固有认知还停留在“劳动替代”的阶段,很多刚起步的整理机构会选择“先活下来再说发展”,选择低价引流、包装人设去拼市场,这也造成了服务低品质、低要求和乱承诺效果的乱象,使得付出的顾客对服务效果不满意,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对行业的认知。
某整理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会有竞争对手恶意压价,甚至在营造负面舆论。比如类似淘宝差评师那样去恶意发帖,占据公共资源,而客户在搜索相关品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无中生有的负面舆论,严重损害了客户对整个行业的看法,他会觉得没有一家机构值得信任。从长远来看,也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卞栎淳接受采访时说,整理师的工作完全不是体力活,他/她首先是空间规划师,能够清晰地给客户的居住制订计划并着手改造,再进一步整理物品,同时还要具备陈列的技能。
“整理服务的价值和品质,就决定了它的价格不会太低。作为行业的开创者和标准制定者,多年来我们坚持做高品质服务,努力传递有温度的生活方式和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生活哲学。”
据《2021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我国整理收纳的消费者正呈现年轻化、多样化的趋势。95后年轻人渐渐成为整理收纳的消费主力军。与此同时,男性消费者也在快速增长,整理行业呈现出可观的增长潜力。
整理行业野蛮生长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经济的崛起。
对消费者而言,相比于豪华的家,适合自己、舒适且高效的生活方式在后疫情时代更被重视。这也是整理行业在疫情期间依然一路高歌猛进的原因。
整理收纳行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卞栎淳创立的品牌留存道,于今年年初完成了品牌焕新。
她认为,“留存道作为中国整理行业领导者,品牌化竞争力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留存道的未来,也是新兴行业破除乱象、更进一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