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就是我们平时在公园或者一些商业建筑里面设立的厕所,这种厕所只要是为了方便一些城市居民使用的,属于流动人口使用的一种厕所。公共厕所在很多的商业建筑内都是有的,而且在一些街边也会设立。那么大家知道公共厕所的规范是怎样的吗?公共厕所有哪些分类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共同厕所的规范和主要的分类,记得别混淆了哟。
一、公厕分类
城市公厕可按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等级、空间特征、冲洗方式、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不同方法,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二、建筑形式
1.独立式公厕:
独立式公厕是指公厕建筑结构与其它建筑物结构无关联,独立建筑于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文体设施、车站、码头、住宅小区等附近,为在这些场所活动或途径这些场所的公众提供如厕服务。
2.附建式公厕:
附建式公厕是指公厕的建筑结构与其它主建筑物结构同属于一个整体,公厕建筑只是附属于主体建筑而建设的一部分。公厕可以与主体建筑分门出入,与主体建筑使用人员的出入互不相干,如公厕附属于居民住宅楼底层,公厕入口与居民楼入口相分离。也可以与主体建筑同一门进出,如公厕附建于商场、酒店建筑等,则可通过主体建筑的门厅、通道等,组织人流进入公厕,为公众提供方便服务。
3.移动式公厕:
移动式公厕,是指公厕建筑可以重复且较为方便地整体移动到需要设置的地点,为公众提供如厕服务的设施。由于一些地点受地形条件等限制,又没有商场等建筑可以附建公厕,公众如厕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迫切需要占地面积较小、机动性较强的公厕为公众提供服务。一些大型的室外文娱活动、体育赛事正显增加趋势,这些活动短时间内人流大量集中,过后又恢复如常,也亟需能应付时段性需求的公厕设施,因此,移动式公厕应运而生。移动式公厕具有占地面积小,一般为5-10m2左右,机动性较强,可以重复使用,较少了因拆迁而造成浪费现象发生,非常适合受地形条件限制和时段性服务需求场所使用。
4.地面与地下公厕:
城市公厕大部分建设于地面,但建设于地下的公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地下公厕,在建筑规模和建筑标准、服务水平上毫不逊色于地面公厕,为参观天安门广场的广大游客提供良好的如厕服务。随着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解决地下公共设施如地铁、地下商场的顾客如厕问题,已经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来,建设地下公厕成为需要突破的城市公厕空白点之一,有待人们不断研究和实践。
规范:
城市中下列范围应设置公共厕所:
1,广场和主要交通干路两侧;
2,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
3,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体育场(馆)附近及其它公共场所;
4,新建住宅区及老居民区。
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
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公共厕所建筑面积规划指标:
1新住宅区内公共厕所: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6~10㎡;
2车站(含站前广场)、码头、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公共厕所:千人(按一昼夜最高聚集人数计)建筑面积指标为15~25㎡;
3居民稠密区(主要指旧城未改造区内)公共厕所;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20~30㎡;
4街道公共厕所千人(按一昼夜流动人口计)建筑面积指标为5~10㎡。
公厕的用地范围:
距公厕外墙皮3M以内空地为公共厕所用地范围,如确因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亦可靠近其它房屋修建。
以上,就是公共厕所的规范和分类介绍。公共厕所是一种不会单独设立的厕所,一般是可以提供给所有人使用的,不属于私人的。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室内厕所的设计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公共厕所一般会有很多个单间,可以提供给很多人使用。公共厕所在使用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冲水,这是最起码的文明礼仪。另外,使用公共厕所要注意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