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槠子?槠子是中药的一种,属于中国比较常见的一种用于治疗腹泻的中药。槠子一般是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一带的,属于我国特有的药材。槠子是可以治疗肠胃疾病的,可以治疗腹泻和生津止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纯天然药材。槠子一般是可以搭配药酒服用的,还可以直接煮熟了吃,下面,我们来看看槠子的功效作用。
功效作用介绍
一、入药部位
种仁。
二、性味
味甘、苦、涩,性平。
三、归经
归胃、大肠经。
四、功效
涩肠止泻,生津止渴。
五、主治
用于泄泻,痢疾,津伤口渴,伤酒。
六、相关配伍
治患酒膈:苦槠煮熟,细嚼频食。(《随息居饮食谱》)
七、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八、使用注意
肠燥便秘者禁服。
九、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剥取种仁。
形态特征
苦槠栲又名:血槠,苦槠锥、槠栗、苦槠。乔木,高5-10米,稀达15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浅纵裂,片状剥落,小枝灰色,散生皮孔,当年生枝红褐色,略具棱,枝、叶均无毛。叶二列,叶片革质,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兼有倒卵状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6厘米,顶部渐尖或骤狭急尖,短尾状,基部近于圆或宽楔形,通常一侧略短且偏斜,叶缘在中部以上有锯齿状锐齿,很少兼有全缘叶,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微凸起,上半段微凹陷,支脉明显或甚纤细,成长叶叶背淡银灰色;叶柄长1.5-2.5厘米。花序轴无毛,雄穗状花序通常单穗腋生,雄蕊12-10枚;雌花序长达15厘米。
果序长8-15厘米,壳斗有坚果1个,偶有2-3,圆球形或半圆球形,全包或包着坚果的大部分,径12-15毫米,壳壁厚1毫米以内,不规则瓣状爆裂,小苞片鳞片状,大部分退化并横向连生成脊肋状圆环,或仅基部连生,呈环带状突起,外壁被黄棕色微柔毛;坚果近圆球形,径10-14毫米,顶部短尖,被短伏毛,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宽7-9毫米,子叶平凸,有涩味。花期4-5月,果当年10-11月成熟。
以上,就是槠子的功效作用和介绍。槠子是一种比较苦的果实,这种果实的味道是苦的,吃起来有点涩涩的感觉,一般是用来煮水和泡酒的,可以外敷内服。槠子是可以治疗腹泻的,可以有效的止泻。但是槠子对于一些肠道比较干涩不容易排便的人来说,是有害无益的,会加重便秘,会导致不能正常的排便。所以平时容易便秘的人,最好是不要服用槠子。